《苏菲的世界》

发布于 2021-11-17  545 次阅读


《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伊甸园

  • 伊甸园
  • 在某个时刻 事物必然从无到

这两件事就如钱币的正反面 被他不断翻来翻去 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另一面也变得更大更清晰。

生死是钱币的正反面

“如果你无法意识到人中将死去 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

魔术师的礼帽

  • 魔术师的礼帽
  •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 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千百年间来入门不断提出问题,据我们所知没有一种文化不关心“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

许多人对这个世界也有同样的不可置信的感觉就如我们看到的,魔术师从一顶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一只兔子一般

对于孩子们而言,世界上种种都是新鲜的 令人惊奇的,对于大人则不言,大多数人都把这个世界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神话

  • 神话
  • 善与恶之间脆弱的平衡

数千年来,世界各地有许多企图解答哲学的神话故事,希腊哲学家则想证明这些解释是不可信的

我们称这样的现象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方式“

她明白入门总想为大自然的变迁寻求解释 这就是他们何以在科学还没诞生前就会编出那些神话的原因

自然派哲学家

  • 自然派哲学家
  • 没有事件来自空无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也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心的主题大都是大自然与他的循环与变化

他们相信 世上必然有种东西 万物由此诞生 并且最终仍会回归于此

这样的哲学逐渐脱离了宗教,我们可以说自然派哲学家朝着科学推理的方向走了第一步 成为了后来的科学先驱

我们知道第一位哲学家是泰利斯。他来自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雷特斯

"万物中皆有神在"

我们所知的第二个哲学家是安娜克曼德 他是住在米雷特斯。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他们所谓”无限定者“中的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第三个是帕梅尼斯

他和泰利斯一样认为自然界的一切是由一种基本物质构成

在帕梅尼德斯的思想中,没有东西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帕梅尼德斯的思想比其他人更加深入他认为世界上没有根本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

帕梅尼德斯的时代有另一位哲学家 叫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对自己眼见的事物比帕梅尼德斯更加有信心

赫拉克利特指出事物都是相对的

他说“神是白天也是黑夜 是冬天也是夏天 是战争也是和平”

德谟克里特

  • 德谟克里特
  • 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

“积木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

《原子理论》

他叫德谟克里特,来自爱情海北部海岸一个叫做阿布德拉的小镇

德谟克里特同意前面已经哲学家的看法 任何事物都会改变

他相信任何事物都是由无数微笑的积木组成 而且每一块都是永恒不变的

德谟克里特相信 大自然是由无数形状各异的原子组成。

今天我们多少可以确定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理论多少是正确的

现代科学家已经发现原子可以分裂的更小

但物理学家一致认为这样分裂下去一定有个极限

德谟克里特认为没有任何“力量”“灵魂”的介入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他认为世间唯一的东西就是原子,虚空。由于只相信物质所以我们称他为唯物主义者

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理论解释了我们的感官何以会有知觉,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什么 是因为原子在看见中移动的缘故

他认为各种东西的出现、消失、出现、因此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流动的。不过每一个“流动”的事物背后都有某种永恒不变的,不会流动的东西,德谟克里特认为这就是原子。

命运

  • 命运
  • 算命者试图预测某些事实上及不可测的事物

“你相信命运吗?”

“疾病是诸神对人类的惩罚吗”

“是什么力量影响历史的走向”

《命运》

宿命论的意思就是相信所有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

“算命仙”试图预测些非常不可能预测的东西 这是所有的预言的共同的特征,而正因为他看到是如此模糊 所以你很难去驳斥他的话

《德尔菲神论》

古代希腊的入门相信可以透过著名的德尔菲神论知道自己的命运

在德尔菲神庙入口上方写着这样一句铭文“认识你自己”意思就是人类绝对不可以自以为不朽,同时没人可以逃避命运

《历史与医学》

古希腊人认为命运不仅可以操作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左右历史

就在希腊哲学家努力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合适解释时,历史上最早的历史学家也开始为历史寻找合理的解释

最著名的两位希腊历史学家,贺若多陀斯,修西德底斯

流行性感冒的英文一词的意思其实是“收到星星的不良影响”

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
  • 最聪明的人明白自己的无知

“人是否生来就很害羞”

“最聪明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

“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雅典的哲学》

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之后,雅典成了希腊的文化中心

“诡辩学派”这一学派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的主流学派

《以人为中心》

自然派哲学家关切世界的本质 这使得他们在科学世上占领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群教师、哲学家来到了雅典,他们自称哲士、智者,这个词原来是指代博学的人(一般称为诡辩学家)

诡辩学家不屑于从事他们眼中,无意义的哲学思考,他们的看法是:虽然哲学问题会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在哲学上这种看法被称为”怀疑论“

诡辩学家普罗塔哥拉斯说过 “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他的意思是:一件事物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完全因人类的需求而定

有人问他是否相信希腊的诸神,他回答 “这个问题太过复杂 而我们的生命又太短了” 一个无法确定世上是否有神的人我们称他为“不可知论者”

你应该想的到 ,这批游历四方的诡辩学家宣称,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这种说法会造成多大的争议

《苏格拉底是谁》

苏格拉底 也许是哲学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从未留下过文字但对欧洲的思想影响最为重大的人物之一

柏拉图曾经撰写《对话录》以类似于戏剧对白来讨论哲学,而苏格拉底则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近两千五百年对西方思想家产生启发作用的事实上是柏拉图描绘出的苏格拉底

《谈话的艺术》

苏格拉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与人谈话时看起来并无意指导他人。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很想从那些与他谈话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

苏格拉底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

真正的只是来自内心,而不是他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让人有真正的智慧

用装傻装呆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运用本身的常识,我们称之为“苏格拉底式反讽”

据说 苏格拉底曾说 “雅典就是一匹驽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咬它的,让他有活力的牛蝇”

“我们是这么对付牛蝇的,苏菲你能告诉我吗”

《神圣的声音》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宣扬新神明 腐化年轻人”在500名陪审团员的投票下,他以些微票数定罪

耶稣与苏格拉底的审判显然也有雷同

他们本可以求饶,但他们都觉得如果不成仁取义,就无法完成他们的使命。而就是他们这样从容就义吸引了许多徒从追随。即使是他们死后仍是如此

《雅典的小丑》

苏格拉底与诡辩学家生在同一时期。他和他们一样比较关心个人与他在社会中的位置

不过苏格拉底有一点与诡辩学家不同,而这点很重要,他不认为自己是个“智者”,即 博学的人

苏格拉底:“我只是到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基础,他相信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

《正确的见解导致正确的行动》

“知善者必能行善”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

“一副牌有很多红心,红砖,也有很多的黑桃,梅花 但 小丑只有一个”

雅典

  • 雅典
  • 废墟中升起了几栋高楼

“面包师傅如何做出五个一模一样的饼干”

柏拉图·

  • 柏拉图
  • 回归灵魂世界的渴望

《柏拉图学院》

苏格拉底服毒而死时,柏拉图才29岁

对柏拉图而言柏拉图的死反而证明了当今社会和理想社会的冲突

柏拉图成为哲学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苏格拉底对陪审团的陈情内容出版为《自辩》一书

《永远的真善美》

”柏拉图关心的哪些问题“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断定柏拉图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之间的关系

诡辩学家认为每一个城邦,每一个世代对是非观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是非观是”流动“的

我们需要哲学家不说因为他们可以选拔皇后,也不是应为他们告诉我们番茄什么时候是最低价(这也是他们不受欢迎的原因)

《理想形世界》

恩培窦可里斯与德谟克里特两人都提醒世人”尽管大自然的事物都是流动的;但世间一定有'某些'东西不曾改变“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都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没有会分解的”物质“

”为什么天下的马儿都一样?“

属于物质世界的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是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确实永恒不变的

对于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形式,抽象模式

很明显,“模子”本身是完美的

柏拉图得出一个结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形的世界”

其中包括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理型论”

《真正的知识》

柏拉图真的相信类似这样的形式的确存在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吗?

也行不说终其一生都保持这种看法,但在他部分对话录中他的意思无疑是这样的

柏拉图认为在我们周遭看到的一切具体事物,都可以比作一个肥皂泡泡,应为没有一个事物是在感官世界永远不变的

柏拉图的观点:我们对那些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能真正认识的只有那些我们可以运用理智了解的事物

如果老师问彩虹的颜色哪个最好看可能会有无数种答案,但是如果问8*3大概只会有一种答案,应为这是是理性在发言,而不是想法

我们对感官所感觉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准的观念,但我们确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

“理性”是完美的

《不朽的灵魂》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我们的身体是“流动”的,与感官世界不可分割,并且其命运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相同(如肥皂泡泡)

我们的感官都是以身体为基础,但同时我们也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则是理性的天下

他们认为世间只有影子,甚至不曾认清世间万物都是影子,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灵魂不朽的物质毫不在意

《走出黑暗洞穴》

柏拉图想说:黑暗的洞穴与外面的世界关系就像是自然形成于理形世界的关系

并非自然是黑暗的,而是说比起鲜明清楚的理型世界来,他就显的黑暗而平淡

《哲学之国》

洞穴神话记录于柏拉图的对话录《理想国》(The Republic)中,他也在这本数中讲述了理想国的面貌。

所谓“理想国”就是虚构的理想国度,也是就是我们所称的”乌托邦“

在柏拉图的构想中一个国家应该像人体一样由三个部分构成,就像人有头,胸,腹,一样。

两千多年来,他这些让人惊异的理论,不断受到议论于批判,而以一个批判他的人乃是他圆内的一名学生,名叫亚里士多德,是雅典的第三位大哲学家。

少校的小木屋

  • 少校的小木屋
  • 镜中的女孩的双眼眨了一眨

“鸡与鸡的观念何者先有?”

“人是否生来就有一些观念”

“植物动物与人的差别在哪里”

“天为何会下雨”

“人需要什么才能过好的生活”

“你也没变啊,什么事都没改变。你只不过不断成长,一年比一年大了罢了”

亚里士多德

  • 希望澄清我们观念的严谨的逻辑学家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6月19日-前322年3月7日)

我们可以说柏拉图太过成迷于他那些永恒的形式,以至于他很少注意到大自然的变化

相反亚里士多德只对这些变化感兴趣(大自然的循环)

《没有天生的概念》

柏拉图认为:鸡的理型要先与鸡,也先与蛋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将整个观念弄反了,他认为他认为马的理形是我们人类看到若干马之后有的观念,因此马的理形形式本身不存在。

柏拉图认为,我们在现实世界看到的一切事务纯粹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中的事物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刚好相反,他认为,人类灵魂张的事物存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自然就是真正的世界。

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对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不可能有意识

柏拉图则会说,不先存在与理形世界中的东西,就不可能存在与自然界

亚里士多德并不否定人天生就是有理性的,相反的,根据他的说法,具有理性就说人最大的特征

《一件事物的形式仍是他的特征》

当一只鸡死时,它的形式不在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这是,它已不在是鸡了

亚里士多德相信自然的每一件事物都可以实现或达成某一个特定的”形式“

《目的因》

今天当我们看一件事物的”原因“时,我们指的是这个事物为何发生。

亚里士多德认为 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原因。

在窗子被砸后 问问彼得为何要丢石头是个很合理的事,我们问的就是他们的目的

同样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中的种种的循环变迁中也可能类似的”目的“存在。

就因果律问题而言,我们会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想法是错误的

《逻辑》

亚里士多德说明人类如何区别世间物品时,强调了”形式“与”质料“的差别

我们区别事物的方法是将事物分门别类。

”你明白了吗? 苏菲,亚里士多德想把大自然”房间“的东西都彻底分门别类

那么先这样吧

其实还有非常多的内容我没有写入 但是我觉得应该够了 这篇摘记从初二到高二 它的所承载的内容早也不止一本书了。。

或许 纪念意义已经大于了作为摘记的实际意义

届ける言葉を今は育ててる
最后更新于 2021-11-17